• 信息索引号:

    1133070000259288XD/2013-01830

  • 文件名称:

    金华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2012年工作总结

  • 发布机构:

    金华市经信局

  • 成文日期:

    2013-04-07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金华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2012年工作总结

    日期:2013-04-07 00:00:00 来源:市经信委 浏览量:​
    分享:
         

    朗读

    金华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2012年工作总结

        2012年,在国内外经济形势异常复杂的背景下,市经信委紧紧围绕“浙中崛起,赶超发展”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工业强市”战略,紧扣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任务,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极力破解要素制约,努力优化工业发展环境,全力破解企业发展难题,全市工业经济形势总体较好,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在全省排位靠前。

        一、2012年工业经济运行基本态势及主要特点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2012年全市:

        ——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784.5亿元,同比增长10.9%,增幅高于全省平均3.8个百分点,列全省第五位;

        ——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3889.9亿元,同比增长11.6%,增幅高于全省平均5个百分点,列全省第三位;

        ——实现规上工业利税293.5亿元,同比增长2.3%,增幅高于全省平均4.4个百分点,列全省第四位;

        ——完成规上工业新产品产值933.7亿元,同比增长36.1%

        ——完成限额以上工业投资565.5亿元,同比增长22.9%,增幅高于全省平均6个百分点,列全省第三位;

        ——实际引进内资238.1亿元,同比增长49.5%,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14.5%

        ——节能降耗和淘汰落后工作扎实推进。

        (二)工业经济运行中呈现的几个亮点

        1、工业经济企稳向上。在经历了年初工业增速低位开局,一季度有所回稳,二季度企稳基础进一步巩固后,全市工业经济逐步进入回升向上通道。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从一季度的6%回升到10.9%;工业总产值增速从一季度的8.5%回升到11.6%;利税增幅从一季度的-6.8%回升到2.3%

        2、赶超发展态势良好。主要指标增幅在全省排位靠前,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利税和投资等增幅分别列全省第3、第5、第4和第3位。经济总量在全省占比进一步提高,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占全省的7.2%,比去年提高了0.8个百分点。赶超台州、追赶温州步伐加快,自去年我市规上工业总产值赶超台州后,今年我市工业总产值、增加值、投资和利税等指标已分别超过台州291亿元、79亿元、66亿元和15亿元,与温州的工业增加值差距在一年内从218亿元缩小到了36亿元。

        3、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从行业生产看:装备制造业和新兴产业保持较快增长,全市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1413.3亿元,占规上工业产值的36.3%,生物医药和电子信息等行业产值分别增长25.5%17.7%,化工、有色金属等基础原材料和高耗能行业下行明显。从投资结构看:符合转型升级方向的如生物医药、专用设备、电子设备制造等项目投资基本都保持在60%以上的速度增长。从技术创新看:全市规上工业新产品产值同比增长36%,新产品产值率24%,同比提高了4.4个百分点。

        4、市区工业加快发展。市区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741.9亿元,同比增长11.3%,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147.9亿元,同比增长11.1%,增加值总量在全市的占比从2011年底的17.3%提高到18.8%;完成限额以上工业投资129.5亿元,同比增长31.4%,增幅高于全市平均8.5个百分点;实际引进内资103.7亿元,同比增长59.1%,增幅高于全市平均9.6个百分点。

        二、重点工作及其主要成效

        (一)优化发展环境取得明显成效。2012年是工业经济发展非常困难和复杂的一年,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委强化职能、积极有为、全力以赴,积极响应市委“思想大解放、作风大转变”的号召,重点组织开展了“进千企、解难题”和“百名干部驻百企”专项行动,并以此为主要抓手,贯穿全年工作,不断加大服务企业力度,着力营造有利于工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专项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共走访企业10000多家,并对390余家市区规上企业由县处级以上领导带队进行了重点走访,共解决影响企业发展的重点难题167个,帮助企业解决一批融资、用工、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难题;全市帮助企业解决用工11万人,引进各类人才1.29万人,累计减轻企业各类负担132.24亿元。100名中青年干部下企业,也直接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128件,为我市工业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节能降耗和淘汰落后取得阶段性成果。我市节能降耗工作主动适应经济调整带来的变化,科学分解年度能源消耗“双控”目标任务,预计全年我市单位GDP能耗降低率为6.5-7%,好于年度目标任务2个百分点;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率为10.1%,好于全省2.5个百分点;全市工业用电同比增长3.6%,低于年度能源消费增长(4.5%)控制目标,节能降耗取得阶段性成效。全年共对全市320多个项目进行了节能审查,完成了省“万吨千家”年度节能目标任务,从源头上控制了高耗能、高污染项目的增长;积极开展合同能源管理服务,大力推进节能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2012年我市有3款节能产品列入国家“节能产品惠民工程”。2012年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任务重、难度大,根据省里下达的任务,我市全年需淘汰水泥产能250万吨、印染产能1.73亿米、铅蓄电池产能197.4万千伏安时、粘土砖瓦窑31座。通过强化目标考核,落实政策措施,经过积极努力,我市已全面超额完成省下达任务。“腾笼换鸟”工作顺利通过省考核组验收,为我市重点产业发展盘活存量土地3275亩,腾出用能18.6万吨标准煤。

        (三)经济运行协调和政策出台力度空前。充分发挥经济运行综合协调职能,完善重点企业和小微企业运行监测系统建设,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分析,采取切实有效的对策措施,使我市工业经济在全省率先步入企稳向上通道。切实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牵头起草了《关于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意见》和《关于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决定》等重大政策,并同步制订了加快开发区(园区)转型升级、推进工业有效投资等一系列配套政策,提出了促进工业经济健康有序发展一揽子措施。加大政策宣传解读力度,为提高扶工政策的知晓率和利用率,专门编写了《扶工政策汇编简本》和《金华市工业经济政策指南》,向企业免费发放宣传,并通过走访企业、召开座谈会、行风热线、QQ群平台等多种形式宣讲政策,积极帮助企业应对宏观困难,这项工作得到了毛光烈副省长的批示肯定。

        (四)项目推进和创新驱动步伐加快。强化项目包装申报。今年全市共申报省技术改造“双千工程”项目169项,项目数列全省第一位,列入中央投资中小企业技术改造专项9项,列入中央投资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8项。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全年成功申报和认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6家(其中建筑行业7家),全市累计完成创新项目305项。积极帮助企业向上争取资金,累计争取中央和省级各类扶持资金近3亿元,包括技改与创新资金2.2亿元,康恩贝、青年、众泰各获研究院扶持资金1000万元等。全市下达技改资金2.77亿元,较上年增长23%。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2012年全市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改项目104项,占项目总数40.8%,全年共有12个项目获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获得扶持资金4210万元,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提升。项目推进积极有力。全市255项重点技改项目,243项已开工,136项竣工投产;市区110项重点技改项目已有105项开工建设,开工率达95.5%,一批重点技改项目已建成投产或部分建成投产。

        (五)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加快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化”融合试点工作有序推进,我市汽车、五金、饰品和纺织等4个产业集群先后被列为省首批和第二批产业集群“两化”深度融合试验区,为全市工业经济注入新的推动力。加快企业提高信息化水平,我市已培育市级信息化示范企业97家,申报省级信息化示范企业12家,申报国家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5家。我市成功入选首批国家“智慧城市”建设试点, “智慧车联网”项目省级建设试点扎实推进。加大信息产业培育力度,完善产业政策,推进项目和平台建设,强化政策帮扶兑现,市区2012年兑现信息服务业政策资金1280万元,比上年翻番。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全市实现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和软件与信息服务业收入390亿元和200亿元,均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全市信息产业发展呈现强劲势头。

        (六)产业对接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取得积极进展。强化项目对接服务,积极举办或参与省内外各种重大招商对接活动,全年全市实际引进内资238.1亿元,同比增长49.5%,我委8亿元内资任务超额完成,并被评为2012年度全市招商引资工作先进单位。蒙牛乳业、浙江南博电子科技、金华双泰车业等一批大项目先后招商成功,大连佐源集团公司浙江精制糖生产加工基地等一批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加快总部经济发展和工业设计中心建设,出台了《金华市区总部企业实施办法》,目前市区已认定13家总部企业;推动义乌、永康两个省级特色工业设计基地建设,争取省级工业设计基地专项资金3300万元,制定《金华市工业设计管理办法》,开展市级特色工业设计基地(园)培育和对14家市级工业设计中心认定工作,举办了金华市首届工业设计大赛,加快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联动发展。

    (七)企业培育和帮扶力度进一步加大。加大扶优扶强力度,制订了《金华市区优势工业企业重点培育实施办法》,推进市区“优势企业50强”优胜劣汰、滚动发展,淘汰企业3家,入围企业3家,总数仍然保持50家。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精神,下发了我市《关于促进小型微型企业再创新优势的通知》,成立了市促进中小企微企业领导小组,市区设立了中小微企业发展专项资金,2012年新增规上工业416家。积极做好国家和省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申报工作,共向上争取资金1100万元,助推成长型中小微企业做强做大。出台《金华市区企业互助周转金管理暂行办法》,市区设立2亿元企业应急周转金,使用对象由原来的50家优势企业扩大到全部规上工业企业,已累计周转资金7.5亿元。积极向省申报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获得风险补偿资金628万元,数额列全省第一。大力发展融资性担保行业,全年融资性担保机构共为1200家中小企业提供担保责任余额达16.8亿元,帮助企业有效缓解资金周转困难和融资难题。积极组织企业参加浙港企业合作周、新材料产业博览会、省中小企业名优新产品博览会、金华市新兴产业产品展等省内外各种对接洽谈活动,帮助企业拓展市场。引导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工程,超额完成年度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2万人次任务。

     

    (八)行业管理规范有序推进。充分发挥行业管理职能优势,制定出台了金华市生物医药产业、水泥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十二五”发展规划;强化行业准入管理服务,2012年组织了新能源汽车、农机产品、萤石、水泥、氢氟酸等一系列行业准入申报、产业确认核准工作;积极向上争取扶持政策和资金,争取到国家中药材种植加工扶持资金110

    万元、中药现代化专项105万元、抗流感药品生产能力储备专项38万元、民爆安全生产专项70万元、工艺美术15万元、省小化肥电价补贴1000多万元等。大力发展工艺美术产业,组织金华市第二届工艺美术大师评审,推荐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评审,有3位成为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2人获工艺美术高级职称;强化军民结合产业培育,新增1家企业通过武器装备生产科研许可,2家企业纳入武器装备生产培育企业,20多家企业纳入军民结合企业培育。    (九)机关自身建设扎实推进。围绕工业发展和信息化建设这一中心任务抓党建,把机关党建工作列入党委重要议事日程,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保驾护航。切实加强制度建设,坚持和完善党委会制度、委务会制度、主任办公会制度和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组织纪律等各项内部规章制度,保障了机关工作的高效运转。在全市机关部门年度考核中我委列政府部门第4名,千企万人双评议成绩也创历史最好水平。不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根据经信委机构改革需要,严格按照规范程序,对9名中层干部进行了岗位轮换,对8个科级和副科级岗位进行了公开竞争上岗,招考和选调年轻优秀干部5名,同时注重干部的培训教育和考核管理,干部活力进一步激发,服务工业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扎实推进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深入开展“思想大解放、作风大转变”、“进千企、解难题”、“百名干部驻百企、促产增效谋发展”等服务企业活动,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机关建设有效推进。着力抓好企业、社会稳定工作,经信委系统有近300名离退休干部、180多名企业军转干部、69名伤残军人,还要解决企业改制历史遗留等一系列问题,维护企业和社会稳定工作任务繁重,一年来,我委认真落实老干部政治生活待遇和服务管理工作,扎实做好企业军转干队伍、伤残军人服务管理和稳定工作,接收、审查和登记上报精简下放人员材料1700多人次,企业改制等历史遗留问题处理取得积极进展,确保了一方平安,促进了企业和社会稳定,我委也分别被评为2012年度信访维稳和老干部工作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