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索引号:

    1133070000259288XD/2013-01831

  • 文件名称:

    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发展形势不容乐观

  • 发布机构:

    金华市经信局

  • 成文日期:

    2013-07-18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发展形势不容乐观

    日期:2013-07-18 00:00:00 来源:市经信委 浏览量:​
    分享:
         

    朗读

    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发展形势不容乐观

    ——全市上半年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今年以来,全市工业战线在顺利实现“首季开门红”的基础上,紧紧围绕“浙中崛起、赶超发展”战略目标,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狠抓工作落实、创新工作举措,全力打造金华工业经济“升级版”。

     

    一、上半年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及特点

    在国际经济缓慢复苏、国内政策积极向好的带动下,上半年全市工业经济延续一季度以来企稳回升的良好势头,总体呈现“平稳运行”态势。工业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是:

    (一)工业生产平稳回升,但产销衔接不理想

           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84.8亿元,同比增长11.8%,高于全省3个百分点,增幅列全省第4位;实现总产值2059.3亿元,同比增长12.2%,高于全省3.6个百分点,列全省第4位。工业生产增幅虽呈小幅回落,但总体平稳。

    分县(市、区)看:永康(13.9%)、兰溪(13.7%)、武义(13.5%)、婺城(11.9%)等4个县市增加值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其它县(市、区)低于全市平均增幅,其中浦江(10.7%)、义乌(10.7%)和东阳(10.9%)增幅居后。市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7%,低于全市0.1个百分点。

    从产销衔接情况看,1-6月全市规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1933.2亿元,同比增长11.1%,低于产值增速1.1个百分点,工业产销率仅93.9%,低于全省平均3.1个百分点,列全省倒数第二位,销售形势更为严峻。

    (二)工业投资稳定增长,但增长乏力

    1-6月,全市完成限额以上工业投资305.3亿元,同比增长18.9%,列全省第6位,增速在全省排位比1-5月前移了2位。其中,制造业投资293.6亿元,同比增长19%,列全省第4位;技改投资157.5亿元,同比增长55.5%,列全省第4位。工业有效投资总体上保持了较高的增长态势 。

    但从增速看,我市工业投资增幅呈回落态势。今年1-2月增长17%,一季度虽有反弹,增长25.9%,但4、5、6月份又回头向下,增势减弱。

    (三)企业效益有所好转,但经营压力依然较大

    1-5月,全市3249家规上企业实现利税105.8亿元,同比增长8.6%,较去年同期回升12个百分点;实现利润62.5亿元,同比增长5.8%,较去年同期回升15.7个百分点。企业亏损面收窄。3249家规上企业中亏损570家,亏损面为17.5%,亏损企业较一季度减少96家。

    但是企业效益回升是建立在去年负增长、低基数基础上的,因而是低水平的,而且受产品销售不畅、价格下滑和成本上升等因素叠加影响,不少中小企业经营压力依然较大。1-5月,我市食品、化工、建材等8个行业利润仍处于负增长状态。

    (四)结构调整持续推进,但转型升级难度不小

        1-6月,全市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82.9亿元,同比增长12.2%,增幅列全省第2位;装备制造业增加值146.1亿元,同比增长13.8%,增幅列全省第3位。我市重点培育的汽车、医药、现代五金等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上半年产值分别增长19.7%、12.9%和20.6 %。同时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势头迅猛,1-5月实现营业收入80亿元,增长35%。

    从节能形势看,一季度单位GDP能耗下降6%,1-5月,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8.4%,好于全省4.2个百分点,节能形势总体良好。

    但是工业经济转型升级难度不小,风险很大。从近期对全市工业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看,五大“超千亿”产业中除现代五金、现代小商品外,汽车、装备制造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都很难在2015年实现超千亿元的规划目标。一度发展迅速的光伏产业遭遇重大挫折。据了解,浦江诚兴光伏已破产,武义鑫顺已停产,东磁集团、磐安金宏应用材料虽正常生产,但产值和利润均明显下降。新能源汽车也面临市场、政策、推广范围和推广车型等问题,推广工作进展缓慢。

    (五)创新能力逐步提升,但总体水平依然较低

    企业创新能力正在逐步提升。1-6月,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84.4亿元,同比增长10.1%,列全省第6位;1-6月,新产品产值548.8亿元,同比增长27%,列全省第4位,新产品产值率26.6%,同比提高5个百分点。

    但从创新平台看,我市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依然较低。全市现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全省62家),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6家(全省74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3家(全省719家),平台数量在全省占比依然较低,创新服务支撑能力不强。从创新投入看,1-5月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12.1亿元,仅占主营业务收入的0.8%,低于全省1%的平均水平,只占全省科技活动经费总额的6.5%。

    综合上半年我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我们认为是“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进中有忧”。工业经济运行中有积极的变化,首先是工业经济继续保持了良好的赶超发展态势,继1-5月工业增加值赶超台州后,1-6月规上工业增加值超台州11.18亿元,并首次超温州3.81亿元。其次是工业用电的持续回升,1-6月全市工业用电量98亿千瓦时,增幅从1-2月的-0.9%,1-3月的0%,1-4月的3.4%,1-5月的5.3%,逐月攀升到目前的5.4%,与工业生产增长匹配性较好。三是企业效益呈恢复性增长。今年1-2月,我市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7%,结束持续12个月的负增长状态,之后连续4个月保持了增长态势。四是节能降耗进展顺利。但工业经济中也有几个需引起高度重视和警惕的现象,一是工业投资增幅在20%以下徘徊,1-2月工业投资增长17%,低于20%,是2010年2月以来首次出现,同时投资增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0.7%)也是2009年6月份以来首次出现。二是部分中小企业资金链问题。因此,要实现全市工业经济“全年红”,还需付出艰辛的努力。

    二、上半年所做的主要工作

    今年以来,全市工业战线按照“开门红”、“季季红”、“全年红”的总要求,紧紧围绕培育装备制造业、实施“机器换人、腾笼换鸟、小上规”和“三改一拆”等重点工作任务,扎实有效抓好落实,突出抓了六个方面。

    (一)推进机器换人,加大工业有效投入

    机器换人是省委、省政府今年经济工作的重大部署之一,是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切入点”。今年我们以推进“机器换人”,实现“四减两提高”为重点,切实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工作。

    一是强化项目编制和申报。今年全市列入省技术改造“双千工程”项目228项,其中省重点项目39项,项目数连续三年列全省第一位。全市分两批确定了379项市级重点技改项目,计划投资471.6亿元。市重点技改项目比往年增加100多项。

    二是强化政策引领。制定了“机器换人”专项行动三年计划,支持企业通过“人工换机器、普通换自动、单台换成套、数字换智能”的“四换工程”,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向机器化、自动化、集成化、智能化、生态化发展,提出到2015年末,全市技术改造投资占工业投资占比达到60%以上,设备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到36%以上,新兴产业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到26%以上;全员劳动生产率突破20万元/人。拟定了对市区“机器换人”重点技改项目的设备投入给予10%补助的政策。

    三是注重典型引领。永康“机器换人”成功经验得到李强省长、毛光烈副省长的充分肯定。5月份,在永康相继召开了省、市 “机器换人”现场会,学习永康先进经验。经过推荐、评审,公布了全市首批“机器换人”示范、试点企业,其中示范企业12家、试点企业28家。收集、汇总示范、试点企业的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编印成册,予以宣传推广,起到引领带动、以点带面作用。

    四是强化项目推进。认真组织重点项目领导联系、定期督查、业主座谈、难题交办等活动,全力推进省、市重点技改项目实施。截至6月底,全市“双千亿”项目和重点技改项目开工率分别为77%和92%,一批项目进展顺利。1-6月全市技改投入157.5亿元,增长55.5%,占工业投资的51.6%。随着技改项目的实施,我市传统产业的装备水平得到了提升。

    (二)培育新兴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加快结构调整、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上半年,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培育网络经济“一号产业”。 5月16日,我市召开网络经济发展大会,明确提出要把网络经济作为转型发展的“一号产业”来抓,成立了网络经济发展局,为加快推进信息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1-5月全市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产值132.5亿元,增长7.3%;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80亿元,增长35%,两项指标增幅均高于全省平均。

    二是发展现代装备制造业。根据省政府《关于推动现代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我们拟定了金华市关于推动现代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目前已提交市政府决策。永康现代农机装备高技术产业园建设全面启动,园区将打造成国内重要的现代农业装备制造创新基地、成台套设备设计基地、高端装备制造基地、智能电子与仪表制造基地。武义机床产业培育进展顺利。全县已初步形成矿山机械、数控机床、精密冲床等现代机床产品,其中以武义机床厂、金奥兰机床厂为代表的机床产业已逐步成为全市颇具亮点的一个产业。

    三是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半年,我市有6个项目列入国家产业振兴项目,获得补助资金4763万元;省经信委公布的全省101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我市入围15项,项目数仅次于杭州,列全省第二位。明确产业投资导向,全市确定了63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技改项目。积极争取国家新能源汽车试点。完善推广政策,构建“县际联网”服务网络,加快市区纯电动公交车线路试运行,努力争创国家新能源汽车试点城市。

    (三)坚持抓大活小,加强企业主体培育

    企业主体培育是夯实工业发展基础、增强工业发展后劲的“奠基石”。

    一是继续实施扶优扶强。1-5月,市区50家优势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01.1亿元,占市区规上企业销售收入的43%,同比增长14.1%,高于规上企业3.5个百分点,为市区工业经济平稳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兑现了2012年优势企业扶持资金1314万元。继续做好2013年优势企业的“优胜劣汰”准备工作,现已新申报企业8家。

    二是狠抓“小上规”。力争全年完成800家“小上规”。制定出台了《金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支持小微工业企业规范升级的若干意见》,并对首次列入规上统计的企业,在给予税费三年优惠的基础上,一次性给予每家10万元财政补助,扶持力度在全省前列。完善建立“小上规”培育库。按去年的产值、用电、用地进行分类排摸,全市已列出第一批“小上规”重点培育企业809家。浦江县对全县税收75万以上、2012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以上、用电量50万度以上、用地10亩以上和纳税百强的“五类”非规企业进行了全面摸排,把这些企业作为“小上规”培育重点参考对象。加强对培育库内企业的跟踪服务工作,对库内企业进行重点帮扶和个性化指导培育。

    (四)建设“智慧金华”,推进“两化”深度融合

    “两化”融合是新型工业化的内在要求和必然方向。

    一是推进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成功申报了“智慧城市”国家试点,编制了国家智慧城市创建任务书,优先启动公共信息平台、公共基础数据库、智慧车联网、智慧商城、田园智城等11个项目。航天科工集团、银江股份公司、智能交通集团、华数数字电视传媒集团、太极计算机股份公司等国内知名企业纷纷与我市对接,主动参与金华智慧城市建设,助推金华智慧产业快速发展。智慧车联网项目已获省政府批准,列入省政府第三批智慧城市试点项目,各项工作正有序展开。

    二是推进“两化”融合示范试点建设。以“两化”深度融合试验区建设为载体,扎实有效推进汽车、五金、饰品和纺织等产业集群“两化”深度融合试验区建设。我委与市财政局联合下发了《金华市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重点项目资金补助实施办法》,对市区工业企业实施的软性投入在30万元以上的两化融合重点项目,按软性投入的30%给予财政补助。今年,全市计划组织实施100个两化融合重点项目。

    (五)实施“腾笼换鸟”,拓展持续发展空间

    “腾笼换鸟”是倒逼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主抓手”。

    一是推进节能降耗。科学分解能耗“双控”目标任务,认真做好节能审查评估。1-5月,全市共审查5000吨标煤以上工业投资项目8个,通过审查6个。切实加强省“万吨千家”重点能耗企业能源监测,现场监察重点用能企业16家,对7家企业下发整改通知书。全力推进华铝战略重组,目前华铝已与浙江锦江集团和红狮水泥签约,6月份已关停一条生产线,今年可腾出用电量约5-6亿度,有效促进我市节能降耗和冶金产业提升发展。

    二是推进淘汰落后。分解下达了2013年工业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需淘汰印染1.35亿米,造纸2.3万吨,电镀148.3万升,铸造0.48万吨,织造0.25亿米,玻璃纤维0.13万吨,医化1万吨,粘土砖瓦窑5座。截至目前,造纸、铸造、织造、医化、粘土砖瓦窑已全部完成。印染已完成0.56亿米,电镀已完成108.7万升。浦江水晶行业整治获省、市领导充分肯定,共取缔无证无照水晶加工户6336户,自行关停或搬离1097家,拆除水晶加工户的违章建筑41万平方米,4月份以来已有3.1万外来务工人员离浦返乡。

    三是推进“三改一拆”。各县(市、区)有效结合淘汰落后、“零增地”技改、退低进高等工作,扎实推进低效厂房改造。2013年旧厂区改造任务147万平方米,截至6月底,已改造109万平方米,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的74%。永康节约集约用地和旧厂房改造的经验和做法多次获得省领导的肯定,并在全省推广。永康市出台了《关于鼓励企业改造低效厂房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实施意见》,允许企业在符合规划前提下将原单层或简易厂房改建多层厂房,或对老厂区进行全面改造新建多层厂房,明确返还报批费用,并对第四层奖励100元/㎡,对第五层及以上奖励200元/㎡。

    四是推进低效、“僵尸”企业清理。强化“亩产论英雄”评价机制,对市区47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进行了单位效益综合评价,并对占地20亩以上、亩产税收2万元以下97家企业由市政府予以通报,督促辖区政府认真分析原因,加大清闲促产、腾笼换鸟力度,促进工业经济集约节约发展。(金东区通过四项举措,强化低效企业清理工作。对亩均税收不足的,先约谈下达整改通知书,要求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的,进驻税务稽查小组进行稽查;对电耗产出不匹配的,经核准无误且企业无合理理由的,由所在乡镇(街道)报请区政府抄告供电部门暂停供电。对建筑容积率不达标或闲置1/3以上的,要求其限期整改,由企业签订承诺书;到期不整改,由国土分局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对厂房出租的,按规定,对工业企业厂房承租对象明确了具体条件,签订《效能承诺书》。)

    (六)优化发展环境,增强要素保障能力

    优化发展环境是促进工业经济持续发展的“总保障”。

    一是加大扶工政策宣传。4月,我委牵头并联合市商务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等重点涉企部门组织开展了“十场千企”政策宣讲会、编发“千企万册”政策读本、设立“一群千企”QQ平台等三大活动,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并得到市主要领导的批示肯定。浙江日报(时间)等多家媒体作了专题报道。

    二是创新机制破解企业难题。1-5月,全市共收集难题87个,对第一批50个难题进行了交办,已办结企业难题15件;兑现2012年度市区担保机构风险补偿资金29万元;市区2亿元应急周转金,已使用28笔,累计周转资金15.9亿元。积极帮助企业向上争取资金,累计争取中央和省级各类技改和创新扶持资金1亿多元。义乌市加大土地保障力度,着力解决“高税无地”或“高税少地”等成长性企业的用地问题,每年选择10家左右企业以挂牌出让方式供地。兰溪市开展工业项目现场备案试点,受到企业主广泛欢迎。磐安县开展创业绿卡企业评选,对绿卡企业中层骨干子女的就学问题予以优先考虑。

    三是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建立健全重点优势企业和小微企业经济运行监测网络体系。目前全市重点企业直报系统已入库企业779家,全市中小微企业监测培育平台已入库企业1363家,入库企业数居全省前列。加强运行监测,密切关注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及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四是营造和谐发展环境。认真做好企业改制历史遗留问题。今年以来,金二泥、今飞、迪耳、亚峰、原化工厂、电机实业、竞远等企业先后有大批原公司员工,因各种原因来市政府和我委上访,我们都认真对待,本着“既尊重历史,又保障权益”的原则,审慎、稳妥做好相关工作。继续做好东莹等破产清算工作,认真落实60年代初精简下放人员和原国企职教、幼教等政策处理,全力营造和谐发展环境。

    三、下半年工作重点

    下一步,经信系统将围绕全年工作目标,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创新举措,全力推动我市工业经济转型升级、赶超发展。

    (一)抓发展环境。一是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建立健全重点优势企业和小微企业经济运行监测网络体系,密切关注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及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二是加大企业帮扶力度。按照“正风提效促发展”的要求,深入开展“进企业、解难题、送服务”活动,及时总结推广帮扶企业、优化环境的好做法、好经验,构建企业帮扶长效机制,务求实效。三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继续开展企业减负“阳光行动”, 对涉企收费问题进行一次“回头看”专项治理,加大清费减负工作力度。

    (二)抓项目推进。一是招商引资项目抓落地。对我市工业经济转型升级起到引领、推动作用的大项目、好项目,做好跟踪服务,争取项目早落地、早投产、早见效。二是重点项目抓推进。以202个“双千亿”工业项目和379个市级重点技改项目为抓手,完善市领导“三联系”等项目推进制度,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要素供应保障,重点化解项目推进难题上下功夫,促进项目建设的深入实施。

    (三)抓企业培育。一是抓大企业培育。全力做好省级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的监测评价和动态调整工作,争取更多企业成为省级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全力做好100家市级龙头骨干企业和市区50强企业的优胜劣汰工作,着力打造“五型企业”。二是抓好“小上规”。加强对全市809家“小上规”培育企业的动态监测,建立月度、季度、年度任务完成情况预测体系,强化县市联动,经信、统计、税务等部门联动,切实采取有效培育措施,推进小微企业上规模。

    (四)抓创新驱动。一是加快创新平台建设。指导义乌工业园区和永康现代农机产业园整合提升,按照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要求进行定位、规划、建设。二是加快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积极引导企业申报省级、国家级技术中心和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三是推进“机器换人”。今年重点引导12家示范企业和28家试点企业加大“机器换人”力度,编制典型项目案例材料,加强典型宣传,以点带面,实现“机器换人”工作的全面铺开。四是实施“两化”融合。加快“智慧金华”国家级试点和车联网省级“智慧城市”试点工作进度,以此为突破口,加大信息化基础设施投入。

    (五)抓“腾笼换鸟”。一是深入实施能源消耗“双控”制度。做好“万吨千家”重点耗能企业能源利用监管工作,继续实施固定资产投资能评制度,积极探索节能量交易试点工作。二是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重点在印染、化工、电镀、造纸等行业开展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为工业转型升级腾出发展空间。三是大力推行“亩产论英雄”。建立健全亩产贡献与要素配置相挂钩机制,倒逼企业转型升级。四是做好“三改一拆”。密切结合淘汰落后、退二进三、退二优二、退低进高、清闲促产等工作,创新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