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金华市工艺美术大师申报人员作品现场考核举行

日期:2024-11-26 09:06:27 来源:​金彩云客户端 作者:​何思涵 浏览量:​
分享:
     

朗读

当金银细工与古朴瓷器碰撞,当手工木雕相遇大漆髹(xiū)饰,当婺绣碰上扎染,会迸发出怎样的火花?11月22日,由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牵头组织,市工艺美术协会承办的第六届金华市工艺美术大师申报人员作品现场考核活动在金华市婺州窑博物馆举行,21名工匠现场比拼手艺,生动展示了传统技艺活态化传承的古法工艺,弘扬新时代工匠精神,折射历史经典产业发展之道。

历史经典产业是指具有悠久历史、蕴含深厚文化底蕴的产业。近年来,浙江明确提出要推动茶叶、丝绸、木雕、根雕、石雕、青瓷等十大历史经典产业传承创新,让“古意”焕发出“新意”。本次考核的工艺美术项目涵盖陶瓷、婺绣、漆器、扎染、棕编等多个门类,其中也有不少是历史经典产业,过去,它们是富民支柱产业,如今,在守正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让历史经典产业活起来、传起来,持续挖掘培养、宣传推介一批优秀中青年民间工艺美术人才,成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课题。

经过前期报名审查,共有来自婺城区、金东区、金华开发区以及兰溪的21名工匠参与现场考核。他们中,既有已是行家里手的高级工艺美术师,也有刚符合从业时间要求,崭露头角的“新工匠”,大家从设计草图开始,一步步还原实操工序,让数千年的传统技艺,在一双双巧手中枝繁叶茂。

“这款作品叫作‘龟鹤延年’,里面会用到单脊、双脊等多种编织手法,要先用铁丝做好造型骨架,再顺着铁丝编织,做出来后是一款寓意很好的棕编摆件。”婺城棕编非遗传承人叶志洪一边介绍,一边用灵活的指尖摆弄着两把棕榈叶。经过撕、拉、绕、穿、扎等手法,不起眼的叶子在他手中仿佛有了灵魂,叶片上下翻飞中,一只龟背惟妙惟肖地出现在桌上。“棕编工艺属于草根文化,乡土气息比较浓,而且制作过程复杂,这次来参加考核,一方面是为了能进一步提升自我,另一方面也希望让这项国家级非遗技艺被更多人熟知,更好地传承下去。”叶志洪说。

考核现场,几张年轻的面孔也格外引人注意。王妙笑是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大学的“科班生”,她技法娴熟,动作流畅地在素坯上装饰刻画,一只边缘带着精美花纹的瓷盘尽显匠心;90后姑娘吴方希蔓则是婺绣的年轻代表,她手下绣针起舞,纳锦穿花,精巧的盘扣立刻成了新中式背心的点睛之笔,焕发出雅致的光彩。

金华素有“百工之乡”之称,历史上不乏能工巧匠,一代代八婺民间工艺美术家以坚持不懈的热爱和匠心创造出大批精品。“本次评审不仅为各地的工艺匠人提供了展示才华、交流技艺、宣传文化的机会,更旨在促进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与创新,激励我市广大工匠繁荣创作,培育出更多年轻、优秀的专业手工艺者,推动我市工艺美术技艺在更广地域、更深层次传承延续。”考核评委之一的金华市工艺美术协会会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陈新华表示。

经过紧张的现场评审,通过作品展示、现场制作、专家独立打分等环节,最终21名参评人员全部合格,获得后续参评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