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条首破千亿元!金华十条重点产业链培育全面起势

日期:2025-02-05 15:01:56 来源:​市经信局 作者:​张益晓 浏览量:​
分享:
     

朗读

1月26日,记者从金华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获悉:2024年,我市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智能光伏及新型储能、纺织服装三条重点产业链产值分别达1168.8亿元、1131.9亿元、1064.7亿元,其中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纺织服装产业链为首次破千亿元,创历史新高。

十条重点产业链是我市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强市的主战场、主阵地。2023年12月21日,我市提出全力培育十条重点产业链,加快建设具有金华特色的高能级现代化产业体系,并以此兴产业、抓招商、强创新,高水平支撑金华“打造国际枢纽城、奋进现代都市区”。

一年多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各牵头市领导躬身入局、率先垂范,各牵头部门主动作为、全力推进,各县(市、区)紧贴实际、承接贯通,“链长+链主”齐心协力、齐头并进、齐抓共管,培育产业链的氛围日益浓厚。

剖析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智能光伏及新型储能、纺织服装这三条产业链的一个个发展切面,可以看出我市十条重点产业链培育工作已全面起势、积厚成势。

做实:合力筑基育链完善顶层设计

推进十条重点产业链需要集中力量和资源“以十攻其一”的战术方法。

一方面,我市推进“十个一”重点任务,包括一名市级链长领衔、一个牵头部门负责、一个产业规划指引、一套产业政策扶持等;另一方面,强化组织领导、工作协同、督查考核,引导政策、项目、资金、人才等向重点产业链汇聚。

以智能光伏及新型储能产业为例。去年5月,《金华市智能光伏及新型储能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规划(2024—2027年)》正式发布,这也是全省首个地级市光储产业链规划。

规划明确金华打造这条产业链的重点方向——聚焦太阳能光伏、新型储能电池、重点终端应用、关键信息技术及产品(统称“光储端信”)等领域,持续推动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加快培育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智能光伏及新型储能产业链。

该规划注重强化各地的联动和协同,合力打造“三核引领、多点联动”的产业总体布局。三核,即义乌市、兰溪市、东阳市,以“先进制造+创新赋能”为主定位,推动重大产业项目、区域研发中心落地建设,全力打造全市智能光伏、新型储能产业链发展主平台;多点,即以金东区、金华开发区、浦江县、永康市、武义县为支撑,进行差异化发展,重点发展产业链关键零部件等配套环节,引导产业有序集聚、合理分工。

2023年2月初,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核心区协同区和“新星”产业群培育名单公布,义乌市成为我省智能光伏产业集群的核心区之一。

聚力筑基育链,我市在齐抓共育上下功夫,出台《金融支持十条重点产业链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浙中科创走廊“十百千万”科创赋能工程实施方案》《10条重点产业链紧缺急需人才目录》《金华市十条重点产业链警长建设工作制》等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同时,各县(市、区)均出台承接市级的县级“链长制”实施方案,将产业链“链长制”作为“一把手”工程全力推进。

做强:聚力招商兴链 加快链群融合

高频率外出招商,依托产业链招商地图,开展“一月一对接,两季一签约”产业链招商活动;高效率建设项目,通过技改创新等政策牵引作用,强化上下游紧密联动,实施强链补链项目154个;高质量基金护航,累计组建产业链配套基金19只,规模达237亿元……一年来,我市聚力招商兴链,高效推进重大项目招引,加快链群融合。

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链的发展壮大,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一方面,深化外引内聚,做强产业集群。从整车、动力电池、电机控制、智能联网、基础设施等行业入手,重点筛选市外龙头企业30家,摸排企业投资计划和投资意向,制定个性化招引方案,点对点上门招商;依托专业顾问团队和知名中介机构,举办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招商活动,邀请近30家龙头企业、风投和咨询机构负责人来金考察。2024年,累计落地10亿元以上新能源汽车相关项目15个,总投资322.5亿元。

另一方面,壮大链主企业,放大引领效应。我市大力支持零跑汽车发展,为企业提供市场推广、法律服务等全方位服务,协调推进零跑三厂落地金义新区,全力支持“链主”企业做大做强;发挥链主企业“虹吸作用”,吸纳今飞、浩翔、巨江等本土企业进入零跑供应链,招引常熟汽饰、安徽胜德、江苏佳通等供应商在金华建厂。截至目前,我市共有零跑配套企业38家,零部件采购金额比例占采购总额的40%以上。2024年,零跑汽车销量29.4万辆,同比增长103.76%。

做深:致力“双链”融合 强化科技创新

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是实现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的基本要求,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一年来,我市紧扣“双链”融合,致力做好“创新文章”,通过攻坚创新技术、搭建创新平台、聚集创新人才、推动智转数改等,推进十条重点产业链向“新”迈进。

看纺织服装产业。在6个企业级科创平台基础上,加快推动纺织服装产业高能级、标志性科创平台建设;围绕科技成果转化,浦江县联合苏州大学等高校举办纺织领域院企对接会,突破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看智能光伏及新型储能产业。聚力“港”“廊”“链”协同联动,组建成立以薛永祺院士为核心的专家顾问团队,高质量推进爱旭全球光伏联合创新中心、天合光能超高效大尺寸组件科技研发中心建设,培育科创平台10个,省级研发中心15家,省重点企业研究院3家,省级企业研究院8家,省级重点实验室1家;永康市谋划投资5亿元与中科院物理所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共建永康高技术研究院,目前先进电池与储能平台、金属新材料平台已完成中试线设计、设备技术参数输出,中试车间工程设计基本完成,信息产业平台物理空间(杭州)已装修完毕。

看新能源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在市级年度综合性活动中举办新能源及新材料专场对接会,遴选143家企业和110项高校院所技术成果和企业技术需求项目参与对接,促成各主体就“‘低成本、高比能锂离子超级电容器’开发与应用”等13项技术难题达成科技合作项目签约,合作金额达3500万元。去年上半年,金华开发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获得省级财政专项激励资金1800万元,重点用于支持零跑等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做大做强。

记者获悉,根据当前发展实际,我市对十条重点产业链进行优化整合,有2条链合并(将磁性材料产业链和电子化学品产业链合并,改为新型电子材料产业链),有2条链扩链(将电动工具产业链改为电动工具及农机装备产业链、生物医药产业链改为生命健康产业链),有1条链新增(智能家居产业链)。

2025年,我市将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锚定“港”“廊”“链”主战场,以“迭代、补短、赋能、解难、督考”为工作总思路,充分利用我市纳入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等多项国家级试点改革机遇,推动重点产业链的培育体系和工作体系迭代升级,奋力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