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3070000259288XD/2025-00216
关于金华市政协八届四次会议第30号提案答复的函
金华市经信局
2025-09-22
主动公开

朗读
熊**委员:
首先感谢您对推进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提出的《关于把握数智化革命机遇 加速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第30号)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进展及成效
(一)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
一是算力资源显著提升。金华市算力支撑不断增强,浙中人工智能算力中心、中国移动浙中算力中心算力供给能力不断提升。截至2024年,我市算力规模已达1400PFlops。其中,浙中人工智能算力中心已建成算力1020PFlops(包括智算规模613.4PFlops,超算算力1.76PFlops),同时加载星辰大模型、星河AI平台、商汤城市推理算法、高精度实景三维重建等算法和模型;中国移动浙中算力中心已建成381PFlops的智算算力。二是算力成本优势显著。金华市依托自身作为全国“八横八纵”干线光缆传输网的重要节点、全省第二大信息港和省内第二传输枢纽的优势,不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已建成4条国家一级数据传输干线和16条国家二级干线,实现省内平均时延3ms,市域时延1ms,为全市算力服务提供“大带宽、低时延、高可靠”的网络连接支撑。网络速度、数据传输效率和成本优势显著。三是5G基站建设全面覆盖。目前,我市累计建设5G基站3.2万座,实现重点场所5G全覆盖。
(二)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多元融合
金华市以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为契机,积极谋划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人工智能技术加速渗透,全市人工智能产业“科技攻关—高端智造—场景应用”的完整链条已基本构建,已打造“人工智能+制造、商贸、治理”等领域场景20个;累计认定省级“未来工厂”10家,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84家,数量居全省前列;获评省人工智能应用场景4个,居全省第4;获评省人工智能应用标杆企业2家,居全省第5;获评省人工智能“数智优品”3个,居全省第3。
(三)持续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行动
一是市级层面强统筹。深入贯彻省产业数字化“三个全覆盖”部署,紧盯国家试点建设目标,深入推进“万企数改”攻坚行动,形成“全市一盘棋”工作合力。二是县级层面强落实。推动16个细分行业开展数字化改造,全市累计7个县(市、区)入选省级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财政专项激励试点县(市、区),数量居全省第1,为全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贡献了一批“县域样板”。三是社会层面强引导。组织开展“政企对接、交流讲座、系列培训”等各类活动,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认知转变,市县两级组织召开活动100余场,参与企业1万余家(次)。四是加大政策支持。加大对样板企业、优秀服务商、“小快轻准”产品、“链式转型”等资金支持。全市所有县(市、区)均出台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支持政策,近三年全市平均每年用于企业数字化改造资金近12亿元。五是加快“学样仿样”。积极践行中小企业数改“浙江方案”,如在电动工具行业探索形成“1+2+4”数改模式,改造后行业平均库存积压减少30%,订单按期交付率提高20%,物料齐套率提高30%。
二、下一步工作
下步,我们将认真吸收提案建议内容,高质量推进我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为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主要开展以下工作:
(一)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加快赋能新型工业化
一是深化5G网络建设。推进5G向5.5G和6G演进升级,推动5G技术在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新增5G基站2000个,聚力打造5G全连接工厂和“5G+工业互联网”数智融合新标杆。二是完善数据和算力基础设施。加快算力中心建设,为全市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应用提供强大算力支持,力争2025年底算力突破2500PFlops。三是加快推动“AI”赋能产业发展。聚焦我市新能源汽车、光伏及储能、电动工具及农机装备等十大标志性产业链和未来产业,制定AI赋能“一业一方案”;开展“AI+机器人”行动,大力推广智能质检、预测性维护、智能供应链、快速研发设计等技术;定期发布行业应用场景清单,鼓励优秀企业先行先试,全面提升工业制造、研发设计、生产调度、质量检测等环节生产效率。
(二)强化标杆引领,助力制造业加速发展
一是强化统筹联动。细化落实《推进金华市重点细分行业创新智造三年行动计划》《金华市“十链万企”数字化改造攻坚行动方案》等文件,在全市范围遴选示范性强、改造效果好、带动作用大的智能化改造示范项目,形成年度智能制造主体培育库,着力搭建“轻量级改造—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未来工厂”金字塔式新智造主体培育体系。二是打造一批数字化改造企业样本。按照“规上先行、规下跟进、分批实施”原则,把好质量关,分地区按规模择优遴选一批应用成效显著、复制推广意义大的企业作为样本,带动行业企业有样学样开展数字化改造。三是打造一批可学可复制的数改模式经验。围绕“点”上强龙头、“线”上延链条、“面”上聚生态的“组合拳”,通过每月召开沙龙研讨、互看现场会、互学培训等方式,分阶段、批量化在全市推广扩面。
(三)“三位一体”,破解企业数转难题
一是消弭数据鸿沟。深入推进五金(电动工具)产品主数据标准(CPMS)省级试点、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DCMM)贯标、首席数据官(CDO)等工作,出台DCMM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开展DCMM贯标工作。二是消弭算力鸿沟。加快算力中心建设,加快出台《金华市关于支持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在企业算力使用、模型研发、场景应用等方面提供补贴,加速我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是消弭智能鸿沟。指导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围绕“聚能”和“赋能”两大功能,汇聚政策、制造企业、数字化服务商、专家、人才和资本等要素,打造高质量数字工匠培养基地、高水平数字化转型服务能力和高能级资源集聚辐射平台,对数字化改造企业进行事前诊断、事中监测、事后评估,推动金华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
(四)强化人才培育,进一步夯实数转支撑
一是搭建数字化转型“十百千万”人才梯队。实施数字技能人才培育“十百千万”工程,即选拔数十名数字化领军人才、培养数百名数字化工程师、培育数千名数字化技能人才、培训超万名数字化应用操作人员,丰富人才生态。二是探索建立产教融合机制。举办校企合作交流活动,推动企业深度参与高校数字化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推动高校精准服务企业需求。三是强化数字化人才招引。迭代“智选金华”人才政策3.0版,为数字化人才提供一揽子政策,推动数字化人才向中小企业和重点产业流动;充分整合政府、企业、社会等各类培训资源,精准服务企业需求;高质量建设人才服务专区,推动人才服务事项“一站式”整合集成。
联系人:程鸿武,联系电话:0579-82469863
金华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2025年7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