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索引号:

    1133070000259288XD/2025-00217

  • 文件名称:

    关于对政协第八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25号提案答复的函

  • 发布机构:

    金华市经信局

  • 成文日期:

    2025-09-22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关于对政协第八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25号提案答复的函

    日期:2025-09-22 16:47:08 来源:市经信局 浏览量:​
    分享:
         

    朗读

    邵**委员:

    首先感谢您对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关心与支持。您提出的《关于大力发展新材料产业的建议》已收悉,经金华市经济和信息化局领导班子集体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新材料产业现状

    新材料产业是重要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也是高技术产业竞争的核心基础,被称为“发明之母”和“产业粮食”。省委、省政府将绿色石化与新材料产业群列为我省4个世界级先进产业集群之一。今年以来,我市合并磁性材料和电化学材料两条重点产业链,以新型电子材料作为重点产业链培育。

    (一)产业数据

    2024年,我市新材料产业规上企业共241家,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370.7亿元,同比下降0.1%;销售产值364.8亿元,同比下降1.4%;工业增加值63.2亿元,同比增长3.8%。

    2025年1-4月,我市新材料规上企业共207家,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29.4亿元,同比增长1.7%;销售产值127.1亿元,同比增长0.7%;工业增加值18.4亿元,同比增长3.9%。

    (二)重点平台

    武义县作为全市含氟新材料产业特色重点区域和新型电子材料产业链基础存量提升区,设有以能源新材料、含氟新材料为发展方向的省级化工园区武义县新材料产业园。园区现有规划用地面积267.94公顷,其中工业用地219.99公顷(二类工业用地29.86公顷,三类工业用地190.13公顷)。2022年,武义县新材料产业园成功扩园,从133.3公顷提升至267.94公顷,为园区项目招引落地,产业集聚发展,平台能级提升打下坚实基础。园内拥有含氟新型电子材料、新能源新材料“链主型”企业三美化工和旗下三家控股子公司,高端石英原材料及制品深加工的“链主型”企业润优新材料。园区逐步建成以含氟新材料为支柱、半导体材料增长点的电子化学品产业链高端新材料集群平台。

    二、新材料产业发展短板

    (一)发展层次相对较低

    一是产业总量偏小,我市新材料产业规模仅占全省新材料3.5%,占全市制造业5.1%左右。二是企业实力偏弱。龙头领军型企业较少。三是研发水平不高。我市中小型企业由于生产设备落后、技术积累不足,没有研发新兴材料的实力。

    (二)产业协同不够紧密

    一是产业空间布局分散。除磁性材料、氟新材料等有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外,大多数新材料企业布局分散,以企业自身发展为主,协同较少。二是链内链间协同不足。目前武义含氟电子材料除园区企业存在内部上下游配套,原料、研发、生产、应用等各端都有所缺失,联动效应不足。三是产学研紧密度不高。新项目转化少,产业化弱。

    (三)国际形势影响显著

    一是进口受限。新材料产业易受国际大环境背景等因素制约,关键原材料购买、关键生产检测设备和产品国内外销售等“卡脖子”问题较为明显。二是出口管控。随着国家对部分新材料产品的政策和管理愈发规范,国家严格把控出口端,对部分新型电子材料产品影响较大。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加强重点领域聚焦

    一是加强核心产业聚焦。发挥金华市重点产业链培育机遇,推进新型电子材料产业链补链、强链、延链工作。鼓励武义县结合氟产业基础,明确发展方向,提升产业配套,加快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形成含氟电子新材料产业集群。二是注重产业顶层设计。针对新型电子材料产业链和各地特色新材料产业培育,及时出台对应工作要点和发展规划。目前我市已出台省首批次新材料发展配套政策,对认定首批次新材料的企业进行奖励。后续我们将会做好与新型电子材料产业链牵头部门的沟通对接,争取对形成后续新型电子材料的产业专项支持政策。三是提升要素保障。积极配合电子化学品产业链牵头部门,会同资规、财政、应急、生态等市级部门和武义县相关部门,各自在职能允许范围提供相应资金、土地、能耗、污染排放等要素支持。

    (二)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发挥东阳(特色创新区)、兰溪(增量引领区)、武义(存量提升区)三大省级化工园区平台承载能力和园内企业发展潜力,着力构建电子化学“三核引领、片区联动”的产业发展格局,形成三核引领。立足本地产业基础和项目储备,培育契合的新型电子材料细分赛道,加快全市新型电子材料产业链发展。

    (三)强化产业科技创新

    建立健全新材料产业创新体系,坚持引进与自主创新相结合,大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产品。一是加强中试平台建设。持续推进我市新材料产业重点平台建设,支持三美、森田等链主企业为筹建主体,会同相关企业、研发机构、高校平台等共同推进新型电子材料中试平台建设。二是加快项目转化。建立科技攻关项目揭榜挂帅机制,新材料产业技术攻关清单等,定期对企业技术攻关项目进行征集、论证,对社会进行发布,揭榜,促成技术征求方和技术供给方的结合。

    (四)完善产业主体培育

    一是加强行业龙头企业培育。聚焦我市新材料重点产业链和优势产业集群,用好专精特新“小巨人”、浙江省专精特新中小等企业荣誉打造产业生态主导型企业,构建自主可控产业生态。加大本地企业培育和市外企业招引力度,争取培育、招引具有竞争力的领军企业、单项冠军和隐形冠军企业。二是完善企业梯队培育机制。聚焦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需求,深耕细分市场、细分行业、细分产品,培育扶持一批成长潜力大、创新能力强、科技含量高、产业特色鲜明的专精特新优秀企业。三是加强数字化改造提质。鼓励中小企业广泛开展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技术改造,加快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建设,推动数字赋能产业升级。

    (五)注重产业人才支撑

    加快打造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和企业家队伍、高素养劳动者队伍,创造条件吸引国内外具有先进行业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人才来金工作,补全企业人才短板。一是加强人才招引机制。构建灵活开放的人才招引和管理机制,积极对接省内外新材料科研院所和企业,全职引进和柔性引进相结合,争取招引一批顶尖人才、高端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二是搭建人才交流平台。为企业、高校和求职者供需三方搭建多渠道人才交流平台,结合现有校招、社招活动定期组织新材料产业专场,打通信息壁垒,及时向社会、高校发布企业人才需求,提供专业人才招引机会。三是深化校企人才培育。构建校企对话机制,深化校企合作,根据企业需求开办技术人才专项培训班。开设新材料领域订单班,为企业“订单式”培养技能型人才,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技术研发等方面能力。

    新材料作为全市工业经济未来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路径,我们将继续创新举措、谋深谋细推进产业发展。也衷心感谢您对我市新材料产业的关心、关注和支持,希望在接下来的产业发展中,能继续得到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和关注,合力推进新材料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再次感谢您对新材料产业的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人:周正浩,联系电话:0579-82469704



    金华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2025年7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