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索引号:

    1133070000259288XD/2025-00218

  • 文件名称:

    关于对金华市政协八届四次会议435号提案答复的函

  • 发布机构:

    金华市经信局

  • 成文日期:

    2025-09-22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关于对金华市政协八届四次会议435号提案答复的函

    日期:2025-09-22 16:49:08 来源:市经信局 浏览量:​
    分享:
         

    朗读

    方**委员:

    您在金华市政协八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推进民营企业发展的有关建议》收悉。您准确分析了我市广大民营企业创新能力不足、家族化现象严重等问题,并提出了非常有建设性的建议,为政府研究决策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和思路。经市直相关部门会商和市经信局领导班子集体研究,现将有关事项答复如下:

    一、扎实推进“一廊六城”建设,激发强劲创新动能

    一是夯实重大科创平台底座。重点围绕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三大高地和我市十条重点产业链布局建设一批研发机构。出台“六城”专项规划和政策,实施省科创强基重大项目,建设省重点实验室。集中力量打造双江湖、金漪湖科创策源地,浙中实验室、现代农机装备技术创新中心争取进入省级序列。

    二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建立科技创新企业梯度培育机制,截至2024年,全市已累计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820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9239家。2025年计划新认定国高350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000家以上。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提升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设置率,推动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速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实施省“双尖双领+X”重大科技项目、市重大(重点)科技项目200项以上,企业牵头或参与占比不低于80%。

    三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建立“高校+平台+企业+产业链”结对合作机制,办好“廊链汇”·浙中科技市集、中国金点工业设计奖大赛等活动。培育建设创新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小试基地、科技企业孵化器、工业设计中心。用好金华启真科创基金,每年投资种子期、初创期科创项目20个以上。争创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打造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成果转化示范城市。

    四是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深化“以科创走廊打造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承载区”省级试点,统筹开展高能级平台造峰、高素质人才引育、高效率成果转化、高水平产业链发展行动,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推动在金高校围绕重点学科特色发展。实施“千博万硕”计划,探索人才双聘制度和技工教育区域一体化发展。2025年计划新增省级以上领军人才100人、技术技能人才和大学生各10万人以上。

    二、实施企业管理现代化对标提升工程,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一是开展规上企业管理诊断和星级评价。根据企业规模、产业特点,我们依托专家团队、行业协会和第三方专业机构,分层次开展入企调研,排摸制约企业管理增效的短板和瓶颈,建立企业管理问题和帮扶需求清单。通过对企业的全面诊断,开展管理星级评价,指导企业参与自评及申报星级认定,建立三星级以上企业库。截至目前,完成线上评价的企业累计已达4963家,覆盖率达85.32%。帮助企业开展管理现代化对标提升,参加全省管理现代化企业评选,努力打造企业管理省级标杆,全市有6家优秀企业获评省级管理现代化企业。

    二是推开“美丽工厂”培育创建。制订出台《金华市“美丽工厂”培育创建方案》,在全市开展“美丽工厂”培育创建工作。在全市范围内,培育建设一批团队优秀、管理先进、注重研发、制造数智、注重品质、绿色低碳、环境优美的“美丽工厂”,进一步完善企业管理体系,增强企业管理能力,促进企业提质增效,全市每年打造“美丽工厂”标杆企业10家,通过示范引领,构建具有我市特色的“创新、数字、绿色、循环”的工业制造体系。目前已认定市级“美丽工厂”标杆、示范企业37家。今年5月22日,我们在永康组织了一场“美丽工厂”培育暨企业管理提升现场会,企业参与互动积极性很高,取得良好效果。

    三是实施“百舸争流”企业家培训工程。通过与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浙师大等人才培训机构深入合作,开展企业家高级研修班、高层实战班、梯度培育班和线上课堂,分梯度、分层级提升企业家和经营管理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每年培训企业经营管理人才2000人次以上。每年组织企业家赴国内外先进地区、名牌大学和头部企业对标研学,开展面对面近距离交流学习探讨。深入持续推动优秀企业家精神代际传承,开展“一个企业家一个故事,婺商精神系列宣传”系列活动,展现新时代企业家使命和担当,打造一支堪当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业创新、回报社会典范的创新型开放型“金字号”企业家队伍。

    三、建设多维度人才引育体系,满足企业人才需求

    一是积极打造大学生人才活力城。实施“智选金华 青创未来”系列引才活动,创新“两库一图一目录”精准引才模式,举办“百企高管进高校”“千名博士岗位集中发布”“百名校友引才特派员招募”等活动,建立“在金博士交流中心”等引才工作站100余家,连续6年引进青年大学生超10万人,总量位居全省第3。聚焦“在金高校大学生”“金华籍大学生”重点群体,实施万名大学生留金计划,常态开展“金华学子产业游”“百企万岗进校园”“校企直通车”等活动,在金高校毕业生留金率从2018年的22%提升到2024年的32%。实施“浙中创客”十大行动,近三年全市举办“金创学堂”“金创大赛”“金创擂台”等系列活动60余场,每年发放创业担保贷款超3亿元,扶持大学生创业3000余人。

    二是积极打造技能人才集聚城。发挥技工院校培养技能人才主阵地作用,全市建成技工院校12所,万人技师学院2所,省一流技师学院建设单位4所。全市技工院校在校生3.83万人,建成特色专业31个,产业融合优势专业18个。深化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体系建设,全市共有483家技能等级自主评价企业,315家技能创富型企业,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3家,省级公共实训基地5家;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3家,省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22家。引导企业建立基础激励、年终激励和职业激励三级激励体系,将职称、技能作为定岗、薪酬、绩效、晋升等方面的重要依据,让技能人才职业认同感不断攀升。

    三是建设多维度人才发展赛道。实施博士后科研“百站强基”行动,帮助企业引进博士及以上人才解决“卡脖子”难题,全市共建省级博士后工作站86家,国家级工作站16家,在站博士339人。制定出台《金华市青年拔尖人才遴选管理实施细则》,遴选“2+4+X”主导产业领域青年拔尖人才,“电商+农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项目入选国家专家服务基层服务团项目;4人获评省级创业领军人才。制定全市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政策意见,构建“1+X”人力资源服务园区格局,全年累计促进人力资源流动及就业100万人次以上。

    最后,再次对您提出宝贵建议表示衷心感谢!希望您一如既往关心和支持我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联系人:刘江,联系电话:0579-82469056



    金华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2024年7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