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索引号:

    1133070000259288XD/2025-00245

  • 文件名称:

    关于金华市八届人大五次会议武41号建议答复的函

  • 发布机构:

    金华市经信局

  • 成文日期:

    2025-09-23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关于金华市八届人大五次会议武41号建议答复的函

    日期:2025-09-23 15:40:36 来源:市经信局 浏览量:​
    分享:
         

    朗读

    序号

    具体诉求

    答复内容

    是否

    解决

    1

    加大资金支持力度。设立专门的本土企业发展扶持基金。对于有发展潜力的、积极进行技术改造和创新的本土企业给予资金支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缓解本土企业的资金压力。

    我市对工业投资项目实施分类分档奖励,奖励的补助比例在全省范围内处于前列。2024年更加聚焦重点行业,提出在基础奖励的比例上,额外追加2%—10%的奖励标准。同时取消奖励与地方综合贡献额挂钩的做法,实现当年投资,当年奖励,应奖尽奖,不再结转,让企业第一时间享受政策红利。

    2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针对本土企业,积极推动新能源,新材料,新燃料的开发和应用,给予政策支持,对做精做强做优的企业,可以给予“一事一议”的专项评估,提供优质的实验土壤。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内培工作,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开展“扶强扶优”培育行动,内培企业落地项目150个以上,供地3000亩以上,同时对新认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奖励120万元。新获评省级隐形冠军、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奖励50万元、30万元。

    3

    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针对本土企业的需求,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与高校职业院校合作,开展定向人才培养。例如:模具设计人才、数控操作人才、编程制图人才等。同时,加大高端人才的引进力度,出台优惠的人才政策,如提供住房补贴、子女入学优惠等,吸引技术专家、高级管理人才等来金华市工作,为本土企业的发展注入智力支持。

    建设区域性产业人才学院,大学生人才培育更为精准。按照“一县一特色”原则,推动建成一批特色鲜明、深度融合的产业人才学院,优化构建“2+1”“3+1”工学教学模式,规模化、精准化培养产业需要的“技能型大学生人才”。目前已建成婺城智能制造、永康现代五金产业人才学院,开设5个“浙江工匠班”,累计向企业输送技能型大学生2000余人,受训近万人,毕业生起薪高于一般技能人才30%以上。

    在政策支持方面,迭代“智选金华”人才政策3.0版,为大学生人才提供从实习求职、就业创业到安居乐业的全方位政策保障,包括生活补助、购房补助、人才子女入学等各类政策。在补贴类别上,引才奖励、发明创造奖励等面向民营企业,在生活补助标准上,人才到民营企业和基层单位可全额享受,其他单位减半享受,在政策导向上体现对民营企业和重点产业的倾斜。

    在人才认定方面,取得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可认定为E类高层次人才,享受相应购房补助、人才子女入学等特殊支持。

    4

    创新招商方式。一是开展产业链招商。针对金华市现有的优势产业,梳理产业链上下游环节,有针对性地引进相关企业。二是委托招商。委托专业的招商机构或者知名企业,利用其资源和渠道进行招商。这些专业的机构和企业具有广泛的人脉资源和丰富的招商的经验,可以为金华市带来更多优质项目。三是开展以商招商。鼓励已在金华投资的企业,利用其自身的商业网络和行业影响力,吸引更多的关联企业前来投资。

    积极应对全球产业链重构深度调整、区域招商引资竞争激烈、技术变革冲击度高等不利因素,不断创新招商新方式新路径,大力推进“链长+链主”招商、“基金+机构”招商、“专班+专家”招商、“活动+驻外”招商等模式,调动各方力量、汇聚各种资源,形成部门协作、全员参与、人人招商的浓厚氛围。利用外资工作方面:2025年5月14日,我市出台《金华市2025年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工作方案》,方案明确了深入开展市场化招商、深挖外资存量带增量、研究绘制产业链招商图谱等内容。此外,还鼓励加大全行业全领域招商力度、发挥自贸区、开发区等重点开放平台作用、参加各类重大招引活动等,目前我市正在着力探索打通侨汇试点外资路径,并积极向省级申报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试点,拓宽引资渠道。

    5

    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扶持本土企业做强做优,建设产业园区,发挥产业链行业领军作用。政府发挥引导作用,规划建设产业园区,引导中小本土企业向园区聚集。在产业园区内,完善配套设施,提供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

    加快推动平台建设。全面推进先进制造业平台扩容调整工作,十大平台新增工业用地空间4万亩,聚焦各地主导优势产业,推动每个平台与2—5条重点产业链融合适配,为产业集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此外,还积极组织各类交流活动,促进园区内企业之间的深度交流合作,推动技术创新与资源共享,助力金华市产业集群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台阶。

    联系单位及联系人:金华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投资创新处王硕

    联系电话:0579-82466383